近日,晚飯后已是華燈初上,習慣性地出來溜達,不知不覺就到了日照科技館。在科技館廣場南面路邊,一位“媽媽”在一處“燈箱”(LED顯示屏)前正對旁邊的孩子“比劃”著、介紹著什么。走近一看,原來這位“媽媽”正在為孩子講述屏幕上的我市“抗疫英雄”。
“英雄”進場館、進公園,讓人感覺是一道別樣的風景。有心的創(chuàng)意者、設計者,有心的“媽媽”,用心的教育,讓人倍加鼓舞、勵志。我們看到,這里共豎了兩塊顯示屏,一個屏上巡回宣傳著我市“20位援鄂醫(yī)護英雄”,有姓名、有影像、有單位,還有每人的“語錄”;另一塊屏上展示的是我市今年的“道德模范事跡”,同樣是圖文并茂、感人至深。
場館、公園展示的英雄、模范、先進、榜樣,都是精神文明的范疇,都是文明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。這些文明之“星”都是我們身邊的人,讓人感覺“觸手可及”“側(cè)耳可聽”。用身邊人、身邊事教育自家人、身邊人,無疑更具說服力、感染力。
當前,我市文明城市建設正深入推進,文明宣傳無處不在、文化氛圍日漸濃厚。抗疫英雄、勞動模范、科技人才、工作標兵等,都可稱其為一座城市中的“文明之星”,他們用頑強毅力、拼搏意志、奉獻精神,用勤勉敬業(yè)、誠實守信、美德大義、責任擔當......引領(lǐng)著“文明航向”、撐起了“文明大廈”,成為文明城市、精致城市建設不可缺少的“磚瓦”。
不追“影星” 追“英”(英雄)星,不追“歌星” 追“科”(科學家)星。文明城市建設不但講究整潔衛(wèi)生、整齊有序的外在之美,更需要言行文明、處事文明的內(nèi)涵之美,需要將文明、文化意識通過各種載體、平臺、媒介等渠道源源不斷“輸送”給市民、青少年眼中、心中,通過處處可見可學的各種“文明之星”,引導全社會形成以“文明之星”為榜樣,向“文明之星”學習,爭當“文明使者”的良好氛圍。如此,則文明城市將會更加名副其實。
文明建設不是一朝一夕的事,但需要一朝一夕地去努力。我們在宣傳和弘揚英雄精神、模范事跡的同時還需要因地制宜、因時而異、量身打造,不能不分主次、層面的隨意“貼”“畫”“播”,但需要隨處能見,隨時可學。特別在場館、景區(qū)、公園人員流動頻繁的地方,要設計好、擺布好、展示好各類文明之“星”,切實做到“星”羅棋布,方能取得“星”火燎原、深入人心的效果。
來源:公眾號“屋樓春曉”